梁宁·产品思维30讲--笔记与心得(7)
最后一章是关于产品世界观。内容不多且比较宏观,更多的是回顾和总结前面的课程。
第六章-产品世界观(28-30讲)
产品的微观、中观、宏观
首先,中观就是套路,例如系统性的学习和进入一家公司接受培养。这样在前人总结的经验上,可以更快的学习套路,更快的成为系统中的角色,解决既定需求问题。但是有套路不足以成为独当一面的PM,因为对细节的把控还不到位。
微观视角,就是对于产品细节的把控。一个产品就是许多细节的集合。
产品是一种被动的艺术。一个产品只能在被动中,默默把握每一个微小的主动机会,在每一个接触的瞬间,每一次的交互里,让用户顺畅地深入下来。
宏观视角是在各个公司各个品牌之间的竞争,而不仅是单独的产品角度。例如行业的趋势和风口等。
人生逻辑
作者在总结这门课时,把‘确定性’作为最重要,‘依赖’作为次重要。‘点线面体’只能排在第三位。
宏观能力以及对‘点线面体’的认识虽然很重要,但是更重要的是某件事或某个人对你的确定性。
对一个产品的使用,对一个人的关系。持续收到确定感的反馈,就会觉得安全,觉得可以依赖。如果突然变得不确定,就会有被伤害的感觉。
同样,依赖性:
所谓“完美的产品”“极致的产品”就像“完美的人”一样,只是一种追求,但世上并不存在。 重要的不是完美,而是对方要的那个确定性你是否还能提供,对方是否还依赖你,这才是关系的关键。
终章
互联网时代结束了。2018年以后,新公司应该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科技公司,新品牌公司。
产品思维不仅是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所需的能力,更是这个时代很重要的思维。在人际交往中,通过‘五个层次’分析,对人有更深的理解;‘确定性和依赖’也能更好解释人际的关系。‘激励机制’和‘服务蓝图’也能更好的解释现象级的APP和游戏。‘三级火箭’解释了例如小米等公司的经营方式。也为创业者提供了‘势能’、‘机会判断’、‘衡量创新’等许多角度的观点。
学完这门课,对文中许多产品人充满了敬仰之情。对于我来说,每次完成工作都能带来快乐,创造新的事物更能带来快乐。
版权声明: 本文为【YDai】的原创文章。
本文遵守【CC-BY 4.0】协议,转载请保留原文出处及本版权声明。
评论
发表评论